桐子岭村党员黄军正开着旋耕机来回翻耕。
党员王满正在田间挖沟、整平。
红网时刻 通讯员 杨勇 李鑫洁 益阳报道
“这时候党员不带头种,谁种…”黄军笑着说道。4月7日,益阳市赫山区衡龙桥镇桐子岭村党员黄军正开着农机在田间翻耕,多年从事管理工作,说起种地实在是“门外汉”,但听到国家号召种植双季稻后,未多做思索便承包了100多亩地,种植早稻。缺少农机,立即买,没有师傅,自己上。党员带好头,群众自会跟着来,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为抢抓农时,3月底以来,衡龙桥镇坚持党建引领,多措并举,通过支部助力、党旗督战、党员带头,在全镇上下掀起翻耕播种高潮。
支部助力
4月7日晚上,在华林村马家咀组村民广场内,村支书范志祥正在召开檀华公路沿线农户户主会,督促大家抓紧进行二次翻耕、人工整平、播种等农业工序,以免错过最佳农时。为进一步带动群众种植早稻积极性,衡龙桥镇将推进会开到了组上,开进了家中,陈述当前利弊,宣传农业政策,督促翻耕播种,全镇13个支部齐发力,200多名镇村干部同上岗,干部会、组长会、党员会、户主会,一路从机关大院开到了农户家中,他们不分昼夜,不论假期,宣讲到农户院里,奔跑在田间地头,累计召开动员会300余次,发动90多名大户、700多名散户种植早稻。
“谢谢镇上和村上呢,帮忙调来旋耕机,要不最佳翻耕时节就错过了…”清水寺村种粮大户聂飞平笑着说道。4月3日,在清水寺村长张高速旁立鱼塘、方家湾组内,5台旋耕机正在田间忙得不亦乐乎,用一天时间完成了300余亩的翻耕面积。日前,衡龙桥镇为了把握好最佳翻耕时节,不延误后续播种等生产环节,全面发动身边资源,采取镇级统筹调配,快村帮慢村,大户帮小户的方式,从外镇紧急调配4台农机,科学调用镇内农机,用好闲置资源,将“好钢用在刀刃上”,镇内66台“铁疙瘩”开足马力,冒着大雨在田间地头“飞奔”,仅当天一天便完成翻耕约2000亩。
党旗督战
4月6日,在湘江西村银桥合作社的大田里,两台大型旋耕机正来回耕作,农机师傅熟练的操作着“铁疙瘩”,立柱旁迎风飘扬的红色党旗格外显眼,不远处驻户联络员正在田间督促。
为抢抓农时,不误春耕,五天内全面完成土地翻耕,衡龙桥镇严格实行能种则种、应翻尽翻原则,以国省县乡四级公路两侧为重点,纵深推进,全面落实“一面党旗+一台农机+一名干部”的“三个一”工作机制,镇内58名驻户联络员、12名党政班子成员+12名办点干部,下到田间地头,督促大户、散户翻耕,他们在每台农机上升起党旗督战,喊出了不完成任务决不收兵的嘹亮声音,66面党旗在翻耕一线高高飘扬。
党员带头
“村委楼附近的劳动力外出务工了,没人种,我就承包过来哒,再说作为党员还是要带好头…”桐子岭村党员王满气喘吁吁的说道。只见王满挽起裤腿,在田间用锄头挖沟放水,农村出生却略显生涩,20多年没有种过田的他,今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承包了村委楼附近的几十亩农田,种起了双季稻。
日前,衡龙桥镇积极发动全镇400多名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他们下村入户搞宣传、带头翻耕土地、疏通沟渠,带动群众种植早稻,为全镇的粮食生产工作添砖加瓦。
衡龙桥镇党员干部不顾风雨,不分昼夜,守在田间地头,守在翻耕一线,截至目前,衡龙桥镇已完成翻耕土地面积约16000多亩,以目标任务数计算,翻耕率达到了100%,后续施肥、播种等工作正在抓紧进行中。
来源:红网
作者:杨勇 李鑫洁
编辑:刘慧婷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2020/04/09/7005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