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益阳客户端记者 蔡立平
通讯员 张鹏程 封伟
秋冬农业开发年年搞,但如何干出实效,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思考关注的问题。我市围绕市场抓生产,把秋冬农业开发作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环节,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产增效,秋冬季变成丰富群众“菜篮子”、鼓起农民“钱袋子”的大好时节。最近,记者走乡村,访农户,采访相关部门,一探究竟。
油菜+绿肥
乡村观光旅游更有看头
站在赫山区新河沿线公路上,放眼望去,成片的油菜长势旺盛,绿意盎然,隆冬时节的银城大地洋溢着勃勃生机。
这几年,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我市把种植油菜、绿肥,作为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培肥地力的一项重要措施。2017年,全市秋冬农业生产工作会议上明确:油菜生产,南县、沅江、安化创建1个5万亩以上优质油菜生产基地,办好2个以上万亩油菜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片,其他区县办好1个万亩以上示范片;绿肥生产,安化办好1个万亩绿肥示范区,其他区县办好1个千亩示范片。特别强调,在大通湖、黄家湖等水域周边乡镇,必须办好1个上千亩绿肥示范片,带动周边区域绿肥全覆盖,以净化洞庭湖水质。
机械化是我市油菜、绿肥种植扩面增效的主要动力。曾经,种植程序复杂、成本高、周期长等弊端,一直制约着油菜产业规模化发展。湖南中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彭卫锋介绍,他种植的2000亩油菜,土地翻耕、施肥、播种等工序,一台机器全部搞定。
各地统筹规划,将秋冬农业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推广种植油菜、绿肥,为乡村旅游带来了机遇。一到春天,省道308线、国道207线等公路沿线以及赫山区新河沿线等交通要道,油菜、紫云英花海一路延伸,与古朴民居交相辉映,营造出旖旎秀丽的田园风光,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游玩。在秋冬农业开发带动下,以观光旅游为主的美丽乡村不断涌现:南县罗文村万亩油菜花海,彩绘涂鸦民居,带你走进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桃江桃花湖,水映青山,古木迭翠,湖畔紫云英为湖光山色再添异彩……
观光旅游激发了乡村活力,为农民巧借资源经营村庄、盘活经济开创了新机遇。村民办起了农家乐,卖上了土特产,收入节节攀升。据了解,去年罗文村接待省内外游客近20万人次。
“稻油”改“稻虾”
鼓起农民的钱袋子
近几年,南县等地依据湖乡优势条件,开创“稻虾共生”高效种养模式,走出了一条农业“接二连三”、农民增收致富的路子。因每年10月至次年6月,是虾苗孵化、龙虾生长的季节,部分农田“稻油”改“稻虾”。在湖区,秋冬种产业结构逐步调整,“稻虾”面积增加,油菜面积适量减少。“种植结构的调整,带动了农民增收,还提高了土地肥力。”市农业委粮油站站长曹志平说。
以南县为例,该县已有稻虾种养面积25万亩,2017年产值约达14亿元,亩均利润达到3500元,带动了近4万相关人员就业,带动发展二、三产业产值16亿元,综合产值规模突破30亿元。
“稻虾共生”的生态米也深得消费者喜爱。“合作社去年刚刚注册的‘绿泰健’南县稻虾生态米,最高价格卖到19.8元每斤。”湖南现代农业服务合作社理事长谢为国说,小龙虾对农药化肥极为敏感,必须采用生物绿色防控方式。稻虾共养从头年10月到次年6月,稻田里全是水,虫子过不了冬,病虫害明显减少,对农药的依赖大大降低。此外,以往被焚烧掉的稻谷秸秆,如今已变成小龙虾的天然饲料和有机腐殖质,稻田也无需使用化肥,稻米的品质自然得以提升。绿色防控提升了地力水平,形成了一个绿色种养循环系统。
苦荞、马铃薯种植扩面
传统特色冬粮再上舞台
比之南县、安化等冬农习惯种植区,资阳区的旱粮马铃薯种植已有年头。2001年,黄卫华就牵头成立资阳区马铃薯专业合作社。2006年,全国马铃薯年会现场设在长沙,时任中国农科院副院长的屈冬玉,率领来自美国、加拿大、荷兰等国的专家来到资阳区现场观摩。
而今,在合作社的带动下,资阳、安化、桃江等地,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这也是我市回应国家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实际行动。
安化县作为苦荞传统种植区,上世纪80年代,苦荞面积达到2万余亩。后因各种原因,苦荞面积逐步减少。近些年,苦荞作为一味中成药,颇受推崇。农民种植积极性渐渐恢复。另外,市、县两级也十分重视,加强指导支持,目前安化县种植苦荞8000多亩。“苦荞每亩收益约500元左右,周期短,效益好。”曹志平说,这也是助农增收的一项主要冬粮作物。
来源:大益阳
作者:蔡立平 张鹏程 封伟
编辑:王乐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