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美华和工人们正在制作柿饼粽。张益平/摄
端午佳节将至,桃江非遗项目“柿饼粽”将于5月28日在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惊艳亮相,省人大代表、米儿农场创始人郭美华将在北京的展台上向全国观众全方位展示桃江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丰硕成果。
5月23日早上9点,郭美华正在农场的生产车间带领工人们赶制最后一批参展的柿饼粽。工人们熟练地将粽叶折成漏斗状,填入糯米压实后封口,再用棉线将28个饱满匀称的粽子分上下两层编织成型。郭美华逐一检查每串粽子的编织情况,为赴京参展做最后准备。
郭美华正在打包参展柿饼粽礼盒。张益平/摄
“柿饼粽”源自桃江古称“思饼粽”,以二十八枚粽子编织成圆润粽饼,中间束上一条代表永结同心的棕叶小辫,既承载着夫妻团圆之意,又寄托着对先人的追思之情。这项传统包粽技艺,历经百年传承,现已入选益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经市文旅广体局推荐,正式亮相全国非遗舞台。
位于大栗港镇黄道仑村的米儿农场,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集畜牧业、食品销售、农产品电商等业务一体的农业企业。近年来,通过“农场+农户”的合作模式,将柿饼粽制作发展成季节性特色产业。仅今年端午期间,农场就带动周边30余名村民参与生产,预计可为每户增收7千元左右。其中,村民陈训英已连续8年在这里工作。自2019年米儿农场获评“湖南省百佳农场”以来,郭美华先后荣获“益阳市扶贫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乡村致富带头人”等称号,并当选湖南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她善用社交平台积极推广本地农特产品和特色文化,让这项非遗技艺登上国家级展示舞台。这枚进京的“粽”字招牌,正是郭美华主动担当的最好见证。
来源:桃江公众信息网
编辑:岳敬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