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益阳赫山:闲置厂房迎新生 引燃乡村旅游市场

农庄的“前身”是一处闲置厂房。

游客在农庄的蔬菜基地体验采摘乐趣。

农庄的食材全部是自己种养的。

整洁宽敞的就餐大厅。

红网时刻记者 王新凤 通讯员 殷玥 刘吉益阳报道

深秋的早晨,一抹阳光穿过云层照进益阳市赫山区新市渡镇自搭桥村,清新的空气、整洁的乡间村道、精美的农家小院、可口的农家土菜……令人流连忘返。

这一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该村党支部在盘活闲置资产、发展第三产业上做的探索、下的功夫。

就地整合 唤醒农村沉睡资源

近期,“乡创农庄”渐渐成了自搭桥村的“爆款”,“吃在农庄,游在故里”让不少游客慕名前来。

整洁宽敞的就餐大厅,舒适雅致的就餐环境,纯天然的特色菜品,络绎不绝的食客,让人完全无法把乡创农庄与工业厂房联系起来。原来,农庄的“前身”是一处闲置厂房,经过精心设计和改造,又焕发了新的活力。

“乡创农庄的背后,是一次化危为机的成功探索。”李世忠介绍。由于经营主体撤出,原先能上交村里8万元每年的租金没了,村里的建设发展顿时出现了资金缺口,偌大的厂房又需要打理,成为村集体的负担。怎么盘活闲置厂房成为当时要务。

一开始,村党总支延续了出租的思路,并开展了大量招商工作,但效果都不理想。今年以来,村党总支决定改变思路,通过外出交流学习、综合研判,大家发现,不少乡村开办了私人所有的特色农庄,虽然发展前景好但存在前期投入大、缺乏引流力量等问题。

而在自搭桥村及其周边,这样的餐饮业态还很少,基本上算是“空白地带”,如果能填补这一市场空白,发展起来将实现“人无我有”的比较优势,同时考虑到现有厂房能节省场地投入,还有靠近周扬故居、村部停车坪的便利,且由村集体创办农庄能引聚更多人气,村党总支决定走一条由集体创办农庄的新路。

今年6月,乡创农庄开始改造,7月,乡创农庄正式开业并邀请了几位本地名声在外的厨师掌勺运营。由于食材新鲜、菜品美味、环境优美,乡创农庄生意红火,座席都需提前预定,很快打出了口碑,成为“农味”远近闻名的“爆款”,目前已接待消费者2000余人。

聚力发展 用好用活政策“资源包”

“创业”归根到底是一项市场行为,“创业”的初步成功,得益于结合各方面因素选准了项目,聚合各方面力量推动了发展。

作为发展产业的“行家里手”,李世忠颇有名气。1989年从部队退伍后,他开始回乡创业并在村里任职,从办凉席厂到发展生猪养殖,再到发展种猪繁殖,从村民组长到村干部,再到村党总支书记,不管是个人创业还是引领村务,都有着经济头脑与实践经验。同时,鉴于村党总支委员贺伟有着酒店经理的工作经历,村党总支将其定为村主职后备人选培养,并在创办农庄的过程中积极献计出力。

有了两大经济工作骨干的带头,村党总支抓住餐饮行业空白这一市场“天时”,利用闲置厂房这一设施“地利”,探索以村集体创办经营实体实现“人和”,为当前自搭桥村选出了一条最精准的发展路径。

“乡创农庄来之不易,多亏了‘众人拾柴火焰高’。”李世忠细数起农庄建设得到的支持:区级相关部门政策给得足,财税部门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办理税务登记手续给予了相关税费免征的待遇,区乡村振兴局安排40万元的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作为产业发展基金,提供了充分保障;镇党委支持给得实,协调立项争资,在镇级层面统筹推动了农庄发展;驻村工作队帮扶帮得好,链接区卫健局的资源,链接了广大市场;党员群众力量聚得强,在动工改造、招聘员工、开拓市场等方面群策群力,乡创农庄起势喜人。

农旅融合 让村子更美村民更富

新发展引擎找准了,村党总支以点带面,开启“融合发展”的新阶段。通过建设乡创农庄、周扬故居、“红色”美丽屋场“两点一场”的农旅核心圈,整合水库资源,打造集休闲餐饮、生态农业、水产养殖、学生实践教育基地、红色教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科教创新示范基地和特色文旅融合休闲打卡地,一系列发展效益不断展现。

“生态公益林补贴7.1万,资产处置收益4.8万,水库承包款1.3万,包装厂原来的8万元租金虽然没有了,但乡创农庄产生了效益,游客数量也有增长,预计今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能到30万。”李世忠信心满满地介绍。

不仅是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了提档升级,产业发展更是实现了变档增速。

一方面,产业发展从私人自发转向组织引领,原来不管是包装厂还是餐馆,都是私人经营,村级既无法因产业而直接受益,也无法实现统筹管理,现在,党组织领办经营实体价值维度更广,可管控性变得更强。另一方面,产业布局从分散转向集聚,通过加强产业集聚,发挥出产业融合的规模效应,打造出了农村产业发展的“增长极”。

经营乡创农庄的过程中,村集体直接聘请了8位本地村民,每人月工资可达3000余元,实实在在地解决了部分困难群众的就业增收问题。因为打响了养殖娃娃鱼、土猪、土鸡、无污染时蔬等特色菜品牌,周边的种养殖户纷纷受益,游客返程时还会采购纯天然的食材。

如今,人气旺了,游客多了,随之而来的“路边消费”“广场消费”渐渐多起来,群众的腰包也纷纷“鼓起来”。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王新凤 殷玥 刘吉

编辑:田伶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益阳高新
  • 益阳市场监管
  • 要闻
  • 益阳新闻
  • 红直播
  • 市直
  • 园区
  • 新闻H5
  • 视听
  • 公示公告
  • 专题
  • 图片
  • 益阳教育
  • 医卫
  • 重要新闻
  • 益阳综合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益阳站首页